桓灵时童谣佚名两汉原文译文赏析古诗

  桓灵时童谣佚名两汉原文译文赏析

  桓灵时童谣原文:

   举秀才,不知书。举孝廉,父别居。寒素清白浊如泥,高第良将怯如鸡。

  桓灵时童谣拼音解读:

  jǔ xiù cái ,bú zhī shū 。

  举秀才,不知书。jǔ xiào lián ,fù bié jū 。举孝廉,父别居。hán sù qīng bái zhuó rú ní ,寒素清白浊如泥,gāo dì liáng jiāng qiè rú jī 。

  高第良将怯如鸡。

  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
  译文
举秀才,不知书。被推举作秀才的人竟然不识字。

  举孝廉,父别居。被荐举作孝廉的人竟然不赡养父母。

  寒素清白浊如泥,被选拔为寒素、清白的人竟然像污泥一样肮脏,

  高第良将怯如鸡。被称为是干吏良将的竟然象鸡一样胆小。

  参考资料:

  1、

  叶桂刚 王贵元.中国古代歌谣精品赏析: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,1993:34-35

  2、

  刘岳松,邹芳村,王海涛.中学古诗文对照注译:广西民族出版社,1989:115-116

  举秀才,不知书。秀才:汉代为举士的科目,要文才出众的人才能当选。

  举孝廉(lián),父别居。孝廉:本来是汉代选举宫吏的两种科目。“孝”指孝子,“廉”指廉洁之士,后来合称“孝廉”。

  寒素清白浊(zhuó)如泥,寒素:汉晋时举拔士人的科目名。一说指出身清贫。清白:也是汉代选拔士人的科目名。一说指为官清廉。

  高第良将怯(qiè)如鸡。高第:汉代选拔士人的科目名。一说指出身豪门。

  参考资料:1、叶桂刚 王贵元中国古代歌谣精品赏析: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,1993:34-35

  2、刘岳松,邹芳村,王海涛中学古诗文对照注译:广西民

  桓灵时童谣鉴赏

  童谣,就是儿歌。一般儿歌内容大都天真有趣而无深意,但经受住历史长河冲刷淘洗流传至今的这首童谣,却是一个反映社会现实、含义深刻的精品。桓、灵,指东汉末年的桓帝、灵帝(公元147年至1…展开

  童谣,就是儿歌。一般儿歌内容大都天真有趣而无深意,但经受住历史长河冲刷淘洗流传至今的这首童谣,却是一个反映社会现实、含义深刻的精品。

  桓、灵,指东汉末年的桓帝、灵帝(公元147年至189年在位),这时,近四百年的汉王朝几经起落,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。当时土地兼并加剧,阶级矛盾尖锐,政治更加腐朽。皇帝多是幼年登位(桓帝15岁,灵帝12岁),愚顽无知,外戚、宦官、官僚集团争权夺利,倾轧不休,朝政黑暗,贿赂公行,只有蝇营狗苟的黑暗官场,没有治国卫家的贤臣良将,童谣反映的就是这种状况。

  童谣的前两句说的是汉代的选官制度,我们后人熟悉“范进中举”的故事,那种考试做官的科举制是从隋唐时才正式开始。汉代科举主要方法不是考试,而是诗中的“举”即“察举”制度。举,推荐;察,考查。各级行政长官观察、发现并向上级推荐人才,朝廷加以考核、任用。当时主要科目有秀才、孝廉、贤良文学等。顾名思义,“秀才”一定是优秀的知识分子,“孝廉”还要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突出品德,这样的人做官后才能政绩卓异。但事实正相反,推荐为秀才的根本没读过书,推荐为孝廉的竟和自己的老父亲反目成仇,分开另住,这难道不是极大的讽刺么?

  诗的前两句说的是具体的选官制度,后两句就概括了整个官场状况,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。说的是:号称出身贫寒、道德高尚的官僚们,其实无恶不作、肮脏不堪,行为秽如污泥;号称能攻善战、出身豪门大族、不可一世的“良将”,遇到征战关头,却又胆小害怕,怯敌畏缩连鸡都不如。这就是说,整个汉朝的政治、军事各方面都腐朽透顶,已经维持不下去,走到濒临灭亡的边缘。事实上灵帝还在位时,导致汉朝覆灭的空前的农民运动黄巾军大起义(公元184年)就爆发了。

  全诗纯用口语,通俗易懂,全摆事实,不着述评。最妙的是全用对比手法,并且是一句一比,句中自比,更显出名实不符的巨大反差,社会批判意义不言自明。诗歌的节奏明快,前后两句各用相同句顿,使之琅琅上口易记易诵,便于儿童传唱。当千家万户黄口小儿都在指责社会黑暗时,这个时代就差不多到头了。

  折叠

上一篇:漫歌八曲。大回中元结唐代原文译文赏析古诗
下一篇:摸鱼儿(和辛幼安韵)赵善括宋代原文译文赏析古诗